政策红利润企惠民 就业底盘愈发坚实 ——山东财政“组合拳”稳就业纪实
“收到34万元稳岗返还资金的那一刻,我们更加坚定了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的发展信心!”山东银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凤公司)相关负责人隋冲的话语里满是感慨。作为受关税冲击影响较大的外贸企业,这笔“免申即享”的财政补贴如及时雨,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
近年来,山东财政打出政策“组合拳”,从稳岗位、提技能到促创业、兜底线,以“真金白银”全方位筑牢就业根基,用政策精度、资金力度和服务温度,让更多劳动者实现“就业有门、创业有路、技能有升”。
稳岗扩岗双发力 企业吃下“定心丸”
作为国内大型陶瓷生产企业,银凤公司年产日用陶瓷8000余万件,其中90%以上产品出口国际市场,是欧盟和北美较大的陶瓷餐具供应商之一。
受关税战影响,近段时间,银凤公司经营发展面临一定压力。“目前每月需缴纳社保费近160万元,稳岗返还的资金将全部用于社保缴纳,极大缓解了公司的运营压力。”隋冲说。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稳企业就是稳就业。近年来,山东省顶格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大型企业按30%、中小微企业按60%的比例返还失业保险费。今年1—6月,已向5.79万户参保单位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87亿元。
“稳岗返还资金就像源头活水,为我们稳住员工队伍注入力量和信心。”中国电建集团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王以鹏介绍,2023年、2024年,该公司接连获得稳岗扩岗政策“大礼包”——按上年度企业及职工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30%的返还比例,分别获得稳岗返还资金50.9万元、49.4万元。公司将这两笔资金全部用于社保缴纳,保障了职工权益,增强了员工归属感。
“财政+金融”双轮驱动,让企业在稳岗扩岗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自2023年起,山东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单户授信最高3000万元、利率不超4%。今年上半年,142.9亿元贷款流向3345家小微企业,相关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15.5万个。
技能赋能强根基 匠心培育“金蓝领”
在齐鲁大地,“技能兴鲁”行动正让越来越多劳动者实现“一技在手、就业不愁”。
近年来,山东财政积极统筹职业能力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支持开展大规模补贴性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绿色低碳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多点开花,为产业转型升级持续输送技能人才。
为让技能人才“育得出、留得住”,山东财政每年安排5600万元,增强劳动者就业匹配度,提升就业质量和稳定性。比如,重点扶持13所技工教育优质学校和54个优质专业,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对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给予资金支持,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示范带动作用等。
不仅如此,山东还着力提高技能领军人才待遇,对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国家级荣誉的领军人才,给予奖励;每两年选拔一次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以激励政策为弘扬“工匠精神”、关心尊重高技能人才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同时,面向广大劳动者发放技能提升补贴,初、中、高级按不同标准发放。今年上半年,15.34万人领到2.75亿元“成长红包”,干事创业的劲头和热情更足了。
创业带动促就业 提高创新创业积极性
在山东滨州下辖的邹平市“孙大嫩酸浆豆腐”非遗工坊内,酸浆菌粉香气弥漫,前来研学的小学生亲手体验黄豆研磨、酸浆点制等非遗技艺流程,沉浸其中,不亦乐乎。
孙怀兵是省级非遗“邹平酸浆豆腐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孙大嫩酸浆豆腐”品牌的创建者。“创业建厂初期,曾遇到资金瓶颈。”他告诉记者,“多亏了市里的文旅消费专项担保贷款,150万元贷款半个月到账,标准化加工厂得以加快投产。”
在这笔贷款的支持下,非遗技艺从“小作坊”走向“大市场”。眼下,“孙大嫩酸浆豆腐”传习所成为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游客络绎不绝,形成了“技艺展示—文化体验—产品消费”产业联动模式,促进了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融合发展。
今年以来,山东财政加力支持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提振贷”等扶持政策,通过财政贴息、提高贷款额度、简化审批流程等方式,推动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新创业积极性。1—6月,全省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6.62亿元,扶持1.92万人创业。
与此同时,山东财政创新支持开展创业街区试点,推出首批20个试点街区,以产业特色显著、青年创业者集聚、新业态消费场景丰富的街区为载体,推动打造开放、多元、可持续的创业生态新领域,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保障重点群体稳就业 织密民生“保障网”
“公益性岗位让我们有了稳定收入,日子更有奔头了。”这是许多新上岗人员共同的心声。今年,山东财政安排资金36.7亿元,深入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1—6月全省新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2.01万个、新安置上岗人员8700人。
“我们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坚持精准、靶向发力,让重点群体就业之路越走越宽。”山东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山东财政落实企业吸纳就业补贴、扩岗补助等政策,支持开展就业见习计划,促进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及登记失业青年就业;助力实施“三支一扶”等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为其发放生活和安家补助,吸引高校毕业生在基层稳定就业;扎实开展“校园微培训、技能促就业”试点等项目,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为其扩大就业空间。
面向脱贫人口、残疾人等困难就业群体,山东财政研究针对性就业援助政策,筹集就业补助资金,支持开展残疾人项目制职业技能培训试点,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值得一提的是,为做好相关群体的灵活就业服务,山东省还积极推动线上零工市场建设,指导各市依托山东公共招聘网开发“线上零工市场专区”,动态收集、发布各市线上零工市场岗位招聘信息,让就业服务既有温度又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