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财政工作要点

作者: 来自: 时间:2020-01-17 09:15:00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财政工作是一项政治工作,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强化“以政领财、财为政行”意识,更加自觉地从政治、从全局上认识和把握财政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财政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财政任务更加艰巨,财政使命更加光荣。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支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聚力增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20年全市财政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的目标定位,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支持做好“六稳”和“三大”攻坚战;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保障基本民生等重点支出;稳妥推进财税改革,推进绩效财政建设,依法规范财政管理,为决胜全面小康,促进城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持续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局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自觉担负起贯彻落实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工作责任;坚持改革开放,大胆闯、大胆试、加油干,为实现枣庄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二、持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增强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财政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推进财政内部控制建设,严明纪律规矩,坚持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财政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切实规范权力运行,确保不越“雷池”、不闯“红线”;严格干部队伍管理,健全完善“能上能下、容错免责、正向激励”三位一体干部管理制度,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财政理财环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牢记宗旨,理财为民”的财政价值理念,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财政干部队伍。

三、努力提升财政运行质量。在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的基础上,坚持以提高财政运行质量为目标,完善收入质量与效益考核机制,深化综合治税管理,将税源管控纳入网格化管理,依法加强税费征管,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进一步消虚做实财政收入,提高税收比重,提升收入质量;硬化预算约束,盘活各类存量资金和资产,优化支出结构,科学调度资金,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促进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财政大数据建设应用,充分整合、挖掘、应用财政数据资源,推动财政信息化由传统流程化支撑向数据资源价值发挥、支持科学决策转变。

四、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精打细算、执守简朴、力戒浮华,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以收定支、量力而行,进一步明确财政支出优先方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根据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科学核定预算;以保基本工资、保基本民生、保基本运转为着力点,压减一般性支出,取消不必要的项目支出,从严控制新增项目支出。

五、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紧跟市委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加大对重点特色产业、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实施智能制造优先发展战略,打造产业集群,下大力气培植财源,增强财政实力;确保减税降费政策统一、高效、规范落实,坚决兑现对企业和社会的承诺,坚决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冲抵”减税降费红利;加强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就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把握好各项政策的重点、力度、节奏,将支持做好新旧动能转换、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引进人才等财政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结合我市实际,新设立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优化基金管理政策、拓宽基金运作方式,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我市的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真正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实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保证我市财政收入总量稳步提升。

六、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完善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精准施策,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继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继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七、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突出公共财政导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财观念,实践“牢记宗旨,理财为民”的财政理念,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等基本民生支出放在优先保障的重要位置,围绕民生大事急事难事,精准发力,补上短板,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突出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进一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支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支持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扎实推进镇街机关“五小”建设,改善基层工作人员工作环境;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系。

八、有效防控财政风险。进一步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及时排查风险隐患,统筹各类政府资源,依法化解债务,逐步降低债务风险等级,补齐短板、固牢底板,努力消除各种隐患,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加强(区)市“三保”运行监控,强化市级责任担当,落实备案预算审查机制,做好(区)市“三保”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有关工作,坚决守住“三保”底线,防范社保基金支付风险;坚持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协同发力,防止区域性金融风险演化为财政风险。

九、全面推进改革管理。密切关注上级各项财税政策变化,结合我市产业布局,认真研究分析对我市收入的影响,发挥好参谋作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与区(市)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均衡区域财力配置,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创新预算管理方式;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把压力传导到各个资金使用主体,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加强财政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治痛点、破难点、疏堵点,对财政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在预算管理服务、财政业务流程一体化贯通、政府采购高效便捷、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协调等方面启动制度创新政策,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最大限度提高财政服务效率和质量,打造优质高效便捷政务环境。